原标题:从借住学校教室到住猪舍、土坯房,再到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
来庆50年7次迁新居
(资料图)
核心提示
6月30日,是朱天日来庆50周年纪念日,这一天社区还为他颁发了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可谓双喜临门。
来庆50年和光荣在党50年“相遇”
朱天日从小在农村长大,兄妹9人,挨饿的时候他吃过瓜秧,参军让他改变了命运,从此吃饱穿暖;1973年6月30日,他从部队转业到大庆,成为一名油田工人。
此后的50年里,他搬过7次家,从借宿学校的教室,到住猪舍、土坯房,再到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,楼房的面积越住越大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50年的时间里,他看到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,有幸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家境贫寒
小时候吃过瓜秧
6月30日,家住万宝小区的朱天日,心情格外愉快,不停地哼着小曲,这一天,是他来庆50周年纪念日,社区还为他颁发了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对他来说,可谓双喜临门。
当天晚上,老伴特意订了饭店,庆祝他经历了两个特别的50年。
老两口斟上美酒,对饮时忍不住感慨万千,往日的一幕幕,不停地在脑海里回放。
74岁的朱天日,老家在密山市,父母均务农,一共生有9个孩子。
作为家里的老二,从小朱天日就目睹了家里的穷。
家里的土房破败不堪,四处漏风,墙几乎快要倒了,由于买不起玻璃,窗户只能用水泥袋子糊,冬天屋里结有厚厚一层霜,夏天下雨,满炕满地都是接水的盆盆罐罐。
最困难的时候,家里没有米下锅,饿肚子是常有的事。
朱天日吃过瓜秧、甜菜渣,那时候能吃饱饭,成了全家人最大的愿望。
9个孩子中,朱天日学习成绩最好,父母也把全部的心血用在供他读书上。
作为学校里的特困生,有一次,老师见他的鞋露了好几个脚趾头,第二天,从家里带来一双鞋让他换上。
虽然那双鞋也很破,但比朱天日原来的鞋强多了,他对老师感激不尽,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。
参军四年
分配到油田工作
朱天日的梦想是当兵,这一天很快到来了。
20岁那年,朱天日应征入伍,入伍前,他穿着新发的军装和父母告别,那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穿新衣服。
父母看他英姿飒爽的样子,激动得流出眼泪,他们觉得,儿子当了兵,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。
在部队,朱天日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吃饱穿暖,而他能做的,只有好好表现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。
四年后朱天日从部队转业,分配到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工作。
初到大庆,朱天日感觉周围一片荒芜,吃住都成问题,劳动主要靠人拉肩扛。每天,朱天日在大草甸子上巡井,蚊子叮、虫子咬是常有的事。
虽然工作很辛苦,但朱天日觉得不算什么,四年的军旅生涯,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。
参加工作不久,朱天日经人介绍,认识了老家的一位姑娘,两人一见倾心,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,一年后两个人在老家完婚。
1978年,爱人调到大庆,在采油四厂机关小学当老师。
那时候,朱天日的两个儿子已经出生,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,没有什么比这儿更幸福了。
多次搬家
搬进楼房像做梦
当时,朱天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房子。
朱天日告诉记者,当时,爱人所在学校有一间小教室,位于两个大教室之间,被夫妻俩临时借住。
夫妻俩支上两个单人床,用几块砖头架起小铁锅,开始顶门过日子,这也成了他们在大庆的第一个家。
几个月后,单位为照顾夫妻俩,把一个准备养猪的猪舍让他们安家。
第一次迈进这个“家”,朱天日彻底傻眼了,屋顶一个大天窗,三口准备熬猪食的大锅,没有窗也没有门。
夫妻俩“改造”了一个多月,才把这个猪舍改成家,虽然简陋但十分温馨。
大约住了两年,1980年秋天,夫妻俩搬进了房顶是油毡纸的土坯房,第一次有了家的门牌号。
刚搬进去时正赶上集中供热,朱天日把土炕扒了,换上了双人床,在这个新家,几个老乡帮他做了简易沙发,锤子的敲打声,对于朱天日来说是那么悦耳。
第二年,朱天日花了530元钱买了一台乐声牌黑白电视机,当时他手上只有400元钱,向同事借了130元钱,才把那台电视机“拿下”。
1987年,朱天日第四次喜迁新居,住上了瓦房,还购置了18寸大彩电,添了不少现代化生活用品。
那时,他在厂里从事宣传工作,每天他在缝纫机上进行新闻写作;爱人坐在铺有席梦思垫的床上备课;孩子在铺有地板革的地面上玩耍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1990年,朱天日一家住上了二室一厅的楼房,还装了热水器和电话,朱天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进楼房,这对他来说像是一场梦。
1996年底,受厂里相关政策照顾,一家人搬进了三室一厅供热水的楼房。
朱天日用一句歇后语形容当时的心情,骑毛驴吃豆包——乐颠馅了。
朱天日和老伴很恩爱
晚年幸福
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
1999年,朱天日的爱人去世,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,适应了一段时间后,他决心走出阴霾,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。
后来经人介绍,他认识了现在的老伴邢大娘,对方同样在油田工作,两个人重新组合了家庭。
2009年,朱天日退休,他发挥余热,带头做社区志愿者,义务在小区植树、种花美化环境,还经常为左邻右舍做义工,此外他还是油田老年创作组的成员,多年来笔耕不辍,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,并获得各种奖项。
2017年,朱天日搬到万宝小区,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,这对于他来说,是一生中第七次喜迁新居,每一次搬家,他都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朱天日用相机记录美好生活
生活中邢大娘爱练太极,而朱天日喜欢遛弯,顺便拿着他的单反相机,用镜头记录生活。
朱天日和老伴的退休工资一个月加起来有一万多元,日常生活怎么都花不了,于是老两口把更多时间和钱花在了旅游上。
这些年,夫妻俩去过日本、泰国、越南、香港、澳门、三亚、新疆等很多地方。
对于旅行孩子们都很支持,每次都帮忙订机票和规划路线。
在大庆生活50年,朱天日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,对他来说,大庆从一个荒芜的城市,变成如今现代化的油城,中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,他有幸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,他相信大庆的明天会越来越好。
文/摄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霍然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