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牛洁
所谓“工匠精神”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一种对梦想的追求,一种担当奉献精神及一份默默无闻的坚守。那么,新闻编辑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和弘扬“工匠精神”?如何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“工匠价值”?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一些粗浅的体会。
“工匠精神”要求对待工作严谨、耐心。不投机取巧,不停止追求,不得过且过,不能有“差不多、过得去”的错误思想,要时时对自己实施高标准、严要求……从业十多年来,在前辈们身上看到了他们对新闻事业的“工匠精神”。为了理清文章思路,老师们挑选材料、锤炼文字,表现出了“上穷碧落下黄泉”的精神,调动一切知识库存,为的就是创作出合格的新闻作品。他们对稿件字斟句酌、反复推敲,对版面精雕细琢、用心编排,力求至臻至美的工作态度很让我钦佩,并从中受益良多。很多前辈说过,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文字常怀敬畏之心。要时时刻刻以脚踏实地的态度、勤恳敬业的精神,对读者和作者负责,对产品、平台负责,要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。时刻以工匠精神鞭挞自己,各项工作力争精益求精,不允许有交差思维、差不多思维及走捷径思维,要对平台负责、对自己负责,这是一名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基本素养。
“工匠精神”要求勤于学习,不断钻研、不断创新。生产新闻精品并不容易,编辑除了需要对文字有一颗敬畏之心,还需不断加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,只有知识丰厚,文字基本功扎实,才能有优质的稿件。从选题到采访,从立意到成文,从排版到定稿,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进行推敲,只有不断打磨才能创作出让读者喜爱的作品。身为一名编辑,要不断学习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,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、政治理念,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,才能创作出感染人的作品,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。相反,如果选题是与社会不相符的,是吸睛炒作的,那就是在传播负能量,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。所以,编辑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具有更高的政治意识和洞察力,务必做到精准精细,稿件中的每一个字、一个词、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把关、审核,把蕴藏在稿件中的正能量充分挖掘出来,把好的思想、好的经验、好的事迹,通过好的形式、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。只有这样,编辑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,才能讲好本土故事,传播本地的风土人情。
“工匠精神”要求对工作精益求精,对每项工作都能做到极致。把“工匠精神”应用于专业领域,勤于学习新技能、新理论,主动研究新问题,在工作中勇于创新,更好地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作品创作中。2022年4月18日,i长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《长治,向世界展示!》新媒体作品,就是在细节上下足功夫,讲述的是13处古建,浓浓的国风,处处体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宝藏,用新颖的视听语言让国宝“活起来”,助推传统文化“火起来”,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,用文物讲文化,用文物梳理文明,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,把历史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又厚重有余味。读者在后台纷纷留言,“点赞、再看、收藏、太爱家乡、这样才是我们爱看的”。不论传播的方式如何变化,好的内容、好的创意、好的技术,永远都是新闻人的方向。一个好的新媒体产品,离不开精致的细节设计。如果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,会很快被淹没在稿件中。在工作中,要精通自己的工作业务,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专业能力,工作才能做到细致入微、精益求精,成果才能获得肯定和认可。
“匠心”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、严谨和对完美的追求。在新闻编辑工作中,“匠心”可以让版面变得更好看,能够让内容更丰富,能够让标题更吸引人。为此,追求“匠心”应该是每位新闻编辑的职业意识,并需要把践行和弘扬“工匠精神”作为终身事业,努力创作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。
关键词: